礦物質一定要從水中補充嗎?從飲用水硬度看見健康的另一面
當我們談到營養攝取時,許多民眾直覺會聯想到「吃得均衡」,卻少有人意識到,喝下去的水,也可能默默參與了人體健康的維持。
事實上,飲用水除了提供水分補充,也可能含有少量人體所需的礦物質。當中,以鎂(Mg)與鈣(Ca)為主的無機離子總量被統稱為「水的硬度」。雖然這些礦物質的含量相較於食物來源並不高,但水的硬度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性,卻受到越來越多研究關注。
硬度過低或過高,對健康與設備皆有影響
根據水質專家指出,適度的水硬度對人體是有益的,不僅能提供微量礦物質,也可能在某些層面上降低慢性病風險。然而,過高或過低的水硬度,則各有潛在問題。
水太硬(硬度過高):
口感上常被形容為「澀」或「厚重」,且容易在管線或加熱設備內部形成水垢,對於餐飲業與工業設備來說,無疑增加維修與能耗成本。
水太軟(硬度過低):
雖然口感滑順,卻可能導致人體攝取礦物質不足。有研究指出,生活在水質極軟的地區,其居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偏高。
例如,英國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,在硬度僅約 25 ppm 的軟水區,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顯著高於硬水區(約 170 ppm)。這顯示,水中礦物質可能與循環系統健康存在某種關聯性。
雖然目前台灣尚未針對飲用水硬度訂立正式建議值,但依據現行飲用水標準,水的總硬度應低於 1000 ppm。而實務上,大部分自來水或瓶裝水的硬度遠低於此上限,屬於「軟水至中硬水」範圍。
飲用水安全,不能只看硬度
除了礦物質含量,現代人更需面對飲水安全的複合性挑戰──水中可能殘留的氯氣、有機物、重金屬、細菌與微生物等污染源,都可能對健康產生潛在風險。即便是看似清澈的水,若來源未經妥善處理,仍可能藏有肉眼難見的威脅。
因此,除了關心水的硬度與口感,選擇合適的淨水設備也成為現代家庭與商業空間的必要選項。
GMIG:專業水質管理,守護飲水健康的每一環
針對飲用水中的多重風險,GMIG 極淨活水系統專注於高效能的滅菌級過濾與水質整合方案。無論是用於家庭直飲、食品加工、醫療單位或餐飲系統,GMIG 提供的過濾技術均可針對不同污染物進行有效去除,並保留水中有益的天然礦物質,達到「純淨且營養」的平衡。
透過系統化設計、嚴格檢驗與客製化方案,GMIG 已成為眾多機構與品牌信賴的飲水夥伴,協助客戶在水質與健康之間取得最理想的交集。
飲水,是每天都在做的事,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事。無論你關心的是營養補給、心血管健康,還是水質安全與設備保養,從現在開始,重新認識你喝下去的水,也許就是你生活品質提升的第一步。